普门品全文网
普门品全文网
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
主页/ 近现代往生纪实/ 文章正文

佛教最高修行法门,觉知

导读:佛教最高修行法门,觉知 宗教里的一些思想之所以被世人误解,那是文字和语言上的一些困难造成的。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需要去努力创造,而在修行的这条路上则恰恰相反,努力和创造都是与道相违背的。道原本...
佛教最高修行法门,觉知

宗教里的一些思想之所以被世人误解,那是文字和语言上的一些困难造成的。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需要去努力创造,而在修行的这条路上则恰恰相反,努力和创造都是与道相违背的。道原本就有就在,只需你放松,静下心去观。观和放松既不是创造也不是努力。明师往往为了让你了解何谓观和放松,所以才叫去努力,以努力做背景方能显出观和放松的实质性,这样一来也误导了一些信众,以为修行、以为道是努力和创造出来的。另一些信众完全接受了 无为和自然 ,又落在自然外道上了。

道非修,也非不修,修是妄,不修是放纵。佛教使用了“觉照”二字是最准确无误的,觉是觉知,照是照见, 觉照 二字既非修也非不修,而是时时刻刻的觉照。倘若不理解 觉照 二字,也可把它理解为时时刻刻警觉吧。能时时刻刻警觉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是修道,就是在道中,警觉不是努力,不是创造,更非是顺其自然和无为。警觉也即内在的心灵的照见生起了——生起了 正念 。

念经、拜佛、持咒、结印,都是把头脑累个半死后,前念过去了,后念还未生,累得也生不起来了,这个中间的空也就出现了,刹那间,“有”又出现了占据了空,如此一来想入道是非常困难的。 无 中生有, 空 能入道,这是修行的诀窍,是成佛做祖的钥匙。一旦成了佛、做了祖,才发现入道既不是靠空,也不是靠无,随处都可入道,犹如刚学骑自行车一样,往往都是从前面上车,有了熟练的技巧后,前后左右都可上哟!如此一来,你将会知道,最易看清道最易入道靠的就是烦恼和妄念,当烦恼和妄念越强烈的时候,内在的那个核心的 知 越易体现出来,烦恼和妄念不来,那个核心的知也就不易显现,烦恼和妄念越多,那个知显现的也就越多。佛教里讲: 不怕妄念起,只怕觉知迟 。起的越多,觉知的也就越多,久而久之,觉知就代替了妄念,妄念就变成了觉知,烦恼即菩提,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,岂不是乎?要想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——也即最根本的那个觉知——靠的就是烦恼和妄念。烦恼和妄念犹如学校里的黑板,白字需要黑色的背景才能显现出来,黑字需要白色的纸张做背景才能显现出来,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背景和实体的关系,实体需要背景来衬托,背景更需要实体来显其用,要想见到本来面目,烦恼和妄念是在所必然的。世界上没有一样是无意义的,若有,只能说是你还没有认识透,就连死亡都是必要的,没有死亡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,没有生病,就不知道健康就是神仙。当你把内在的终极打开后,才发现什么也没有,真的是无人无我无世界,你当然从未生,也从未死过,你在,你又不存在,一切的一切都是背景,没有它,你无法认识到终极的空无。坐禅不要试着去制止妄想,也不要去制造宁静,妄想来时就看着它来,去时就看着它去。觉知与修道甚为相关,妄念犹如空中的乌云,一旦觉知升起,再大的乌云也无关紧要,此需亲证,非口头禅矣。

佛教里最高的修行方法便是 觉知 一法,戒律也没什么好戒的,妄念也无妨修行,佛祖讲: 不怕妄念起,只怕觉知迟 ,若能把觉知二字贯串于生活中不就是修行吗?生活中无须你改正什么,只需你能觉知什么。改正和法门都不能使你成道,惟有借助觉知才能使你达成。所有的方法无非就是提醒你内在的觉知,觉知就是月亮,方法就是手指,要透过手指去看月亮,但是千万别崇拜手指(明师),别停留在手指上,要忘掉手指,才能看清月亮。

道原本就有,原本就在,只是没有发现而已。当你完全放下时,道也就出现在你眼前了。若放不下,就全然地努力也会出现。但就一个刚入门的迷汉来讲,开始最好是努力,不要先走放下这条路,否则就成了放纵,或懈怠了。

不先经过努力,是不会明白毋须努力的真实含义,不先经过努力,你也不可能彻底放下。没有先经过爱的人,是不可能理解恨,也不可能会恨的。没有经过一提,又如何知道提不起呢?又如何能死心塌地地放下呢?

倘若你那个 关照者 也即旁观者还没出现的话,还是老老实实的行、住、坐、卧猛用功去,即便观照者出现还不算功德圆满。旁观者和观照者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。先有静虑产生观察者——产生旁观者——升华为观照者——照空一切烦恼、无明、乃至菩提与智慧——最后能观的与被观的全部融为一体,彻底消失。观——行——照——度——空——无,六次第缺

一不可。旁观者,说明你已把那个 东西 修出来了,但还不会运用它,它仅是一个旁观者,而不是一个参与者,还没有发挥它的 照见 作用。它的使命便是照见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,由此岸渡到彼岸,最终彼此都消失在广袤的本觉之中,成为一个如如不动的整体。一旦那个观照者取代了头脑后,你将成为整个观照者,但你也不会感觉自己成了观照者。倘若在自己的心态上还有个观照者存在,这说明你还没有完全彻底变为观照者,真正的观照者乃是不观而自观,永恒的自观,万事万物来到你面前,犹如来到一面镜子前一样,你的整个存在完全成了一面镜子。观、行、照、度、空、无,是所有宗教,是所有法门唯一的一条解脱之道,超越三界靠的就是这个 照 之光。照是功夫、是境界、是现象,并非是空无,但最终是以空无的形式消失。若还有照之光存在,还不算究竟。不要构建任何抵触的思想。当每一个念头来时,要用心静静地观看这个念头,观它如何变来变去,让它自然起伏,你只需做一个旁观者就行了。久而久之,这只猿猴般的野马不再蹦跳,不再狂奔,不再和旁观者对抗,会融入旁观者一体。那时你才看到,我就是我,而不是有另外一个我跟我斗来斗去。

圣者之所以能改变自己的心态是因为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,证得了生生死死的来龙去脉,而并非是仅仅悟到的一些道理。佛教非宗教,非哲学,更非科学,而是门实践学,若不能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,什么也得不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