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文:月晦之日,灶神亦然。
【原文】
除夕千门爆竹喧,孤灯黯淡倍凄然。
半生虚假多逢困,一念真诚便格天。
悔过何难消宿孽,改行自可盖前愆。
连生二子皆麟凤,五福全膺享大年。
注:“晦”,月尽之日也。灶有三十六神,在天为五帝真符,在地为五音太岁,在家为五祀灶君,司一家良贱之命。人有罪过,纤悉必记,每月晦日,诣天奏白,按轻重而加之罚。作恶之人,不过取快一时,岂知灶神森然鉴察,却于何处逃匿乎?
案:俞都多才博学,名噪庠中,自负取科第如拾芥。约同辈联十善会,一戒杀,二戒淫,三戒口过,四买物放生,五敬惜字纸,六周恤孤寡,七掩埋枯骨,八勤教后学,九遇乡里争讼,从中劝息,十逢朔望持斋诵经。行之多年,并无报应。年五十,屡赴棘闱不第。止得一七岁子,颇聪慧,忽患痘疹夭殇。俞自伤多年行善,反膺重罚,乃为诗告灶神,有“看来司命多聋聩,不解从公佑善人”之句。时值腊月除夕,俞与病妻孤灯对坐,无聊之极,仍至灶前朗吟前诗。恍惚如梦,见一衙署,有老人白发方巾皂服,招郑至内,逊之坐,曰:“吾司命之神也,承君佳作见责,今特为分剖。”俞知是灶神,流涕叩头求示。老人曰:“凡人欲得福禄,必有真正善事。君返而自揣,善事安在?屡屡归怨神道无灵,逃祸不暇,尚冀美报乎?”俞曰:“吾多年联十善会,岂尽属虚假?不蒙天佑,而反受罚,神道之灵安在,乌能无怨?”老人笑曰:“无论君之所为种种愆尤,即以十善论,如戒杀一条,君为寒士,伏腊宴客,不得不俭,倘囊有余资,岂能持斋茹素?且虾蟹之类,常登庖厨,彼独非生命乎?以云不杀,其谁信之?流盼少艾,恋恋不舍,如有邪缘相凑,能坐怀不乱乎?有登徒子好色之心,托为鲁男子以邀誉,直欺天耳。放生惜字,君不过随人俯仰,众不举行,君亦罢歇。君有寡嫂,不能存活孤儿,现无营业,君今置若罔闻,不过邀众聚敛,遇孤寡者给以分文,攘众人之功以为己有,乃鬼神所最恶。口过一节,君虽极意警戒,然往往遇事讥弹,出于不觉,大伤忠厚。惟埋骨一事,众皆恶其朽秽,君独亲身照管,稍有功德。今埋骨之所,已经盈满,君并无安插之计,亦未了事也。君现为塾师,生徒功课何尝认真?乡里争讼,君遇有不平,反为加石,何尝劝息?只于朔望烧香礼佛,乃妇女之见耳,何功之有?君从今刻刻改悔,切勿自欺,切勿自堕,痛除求名邀福之心,实实落落以圣贤为己任,自然感动上天,护庇无穷矣!”俞于次日元旦对神忏悔,实行善事。次年即连生二子,俱聪慧登第,夫妇犹及见孙。
愚按:灶神黄帝时已有之,普愿广告四方,灶神用事之日,不宜刮锅冲犯。每年八月初三神诞日,各家宜斋心虔礼,切勿杀生,慎之!戒之!
【注释】(1)登徒子:好色者的代名词。
(2)鲁男子:春秋时鲁国人颜叔子独居一室,一天,一位女子要求投宿,颜叔子整夜点着蜡烛火把照明以避嫌,时人称他为“鲁男子”。
【译文】
注:“晦”,就是每个月的最后一天。灶有五方五帝灶君、曾灶祖灶、灶子灶孙、运火将军、进火神母等三十六神,在天为五帝真符,在地为五音太岁,在家为五祀灶君,司掌一家人的富贵贫贱之命。人有罪过,大小都记录下来,每月最后一天,上天奏事,根据轻重加以惩罚。作恶的人,不过爲了图一时的痛快,哪里知道灶神森严鉴察,又如何逃避得了呢?
案:俞都博学多才,在学校里很有名气,自认为取科第如拾草芥。约集同辈人组成十善会,主要从事十种善事:第一,戒除杀生;第二,戒除邪淫;第三,戒除口过;第四,买物放生;第五,敬惜字纸;第六,周济孤儿寡妇;第七,掩埋尸骸枯骨;第八,尽力教导后辈;第九,遇乡人打官司,从中劝解;第十,每逢初一十五持斋诵经。俞都坚持施行这十种善事多年,并无福报降临。

按语:灶神,远在黄帝时期就有了,在此广泛向世人宣告:灶神上天奏事之日,不宜刮锅冲犯。每年八月初三是灶君神诞日,各家各户应该斋戒虔诚礼拜,千万不能杀生,切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