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序(摘录)
《百业经》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。共有一百多个公案,涉及到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仙人、国王、大臣、婆罗门、施主,居民、妓女、猎人等人物,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。龙猛菩萨在《中观宝鬘论》中曾有“无见堕恶趣,有见生善道”的教言,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堕落恶趣,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。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:“凡听闻、读诵、受持此《百业经》的人,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,谨慎遵循因果,并且精进修持、忏悔罪障,一定不会堕落。”故弟子们对此经生起了极大信心。.....。
在翻译《百业经》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,在此谨表谢忱。以此功德,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,同生极乐!愿增吉祥!
译者
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
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
堪布索达吉译导
(54)一只大象——对佛欢喜 得以升天
一时,佛在舍卫城,率僧众安居毕,从舍卫城前往王舍城(两城距离按经纬度计算大约为五百五十五公里)。
这时,前后夜不眠的精进比丘们,见到如是情景,次日去请问:“世尊,昨晚,一片光芒是否是帝释梵天、四大天王来拜见世尊?”世尊告曰:“既非帝释梵天亦非四大天王。你们还记得前几天途中一只大象送我们吗?”“记得,是有一只大象。”世尊曰:“那只大象在返回的途中被狮子吞食后转生天界。昨晚就是他,为报答我的恩德而来,我给他传法,他就回去了。”
诸比丘复次请问:“世尊,此象为何对佛生欢喜心?以何业转于傍生界?以何业而升天上?请为演说前后因缘。”世尊告曰:“这是他前世和今生业力所感。所谓前世的业感是在贤劫人寿两万岁,人天导师、如来正等觉、迦叶佛出世,他是位比丘,因他不精心护戒,虽未破根本戒,但没好好护持支分戒,后来他临死时发愿:以我今生出家善根,愿我将来令佛欢喜。因他根本戒严持及发如是愿故,今生遇我,对我生欢喜心,因他支分戒没能善护之故,转为傍生。所谓今生的业感是他生为大象时,对我生欢喜心而亡,因此转生天界。前后因缘如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