遂宁是著名的观音文化之乡,千百年来佛家在这这里盛行。在遂宁处处都能感受到佛教和观音文化的气息,在安居区不少地方就刻有经历数朝,规模不等大小、造型各异的佛像,有名的千佛岩摩崖石刻位于安居区三家镇鲁班村。近日,在鲁班村委员冉晓艳的带领下,记者前往鲁班村探访千佛岩一睹了摩崖石刻的风采。 位于山脚的千佛崖石刻 与其他地方的石刻所处的位置不同,千佛岩摩崖石刻处在山脚的位置,很容易就能找到。一同前往的村民阎婷碧告诉记者,由于这里有大规模的佛像石刻,村民们很早就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庙,每逢初一、十五都要举行庙会,这些年来一直是她在管理。 打开庙门,一阵凉风迎面扑来,室内的气温感觉比外面低了好几度,阎婷碧告诉我们无论外面再怎么热,这里都始终这么凉爽。在庙里一块向内凹的石头上,整个造像大约有二十几米长、一人多高。整个石刻分为大小龛,大龛长、宽、深均在2米以上,其余小龛长、宽、深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之间。整体造像风格以佛教造像为主,兼有道教造像,刻工细腻,线条流畅,具有工细华美、满身缨络的宋代特征,充分反映出了川中地区五代、宋代时期的造像特点。 摩崖石刻,“怪”事多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,在整个佛像石刻中,有一龛石像显得有些与众不同,那就是在整个石刻中的玉皇大帝和道教诸神造像,为什么在佛家石刻中会有道教诸神的石像呢?原来,自从佛教传入中国来,佛教和道教既相互争斗又相互融汇,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,在相互借鉴融合之际,两教诸神也终于聚在一起共居一庙,唐末宋初,佛、道两教出现了融汇的高峰。而千佛崖摩崖石刻正是唐末宋初时期的石刻,四川宋瓷博物馆副馆长庄文彬告诉记者,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时间融汇,在民间并不会对佛教诸神和道教诸神进行刻意的划分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寺庙会兼有佛教和道教诸神的造像,这正是佛教和道教融合的体现,所以千佛岩摩崖石刻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稀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