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地见“性”,成佛“正因”修行的次第:悟道、见道、入道与修道! 一、悟,见,入道,就是明心见性。悟、见、入、三,悟也罢,见也罢,入也罢,均属顿门!即:顿悟,顿见,顿入
问:每个人都会作梦,有些梦似乎比其它梦更的意义、更真实。佛教有没有谈到不同层次的梦?比如我读到大慧宗杲禅师的书信中提到,有一个人梦到大慧进入他的房间,后来大慧回答说,他
一、心中无事,不受干扰默,是不要将一切现象,当成与你有关系,所以任何现象不会干扰到你,这就是「放舍诸相」。「休息万事」与「绝学『无为』闲道人」中的无为一样;在日常生活中
佛为统摄一切团体——社会的要求,说了四种德目,称为四摄法。摄是统摄和摄受,也就是领导或化导的意思。所谓四摄法,就是领袖人物所不可缺少的四种处世方法,切实地做好了四
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、做好事,这代表着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和温暖。但是,慈悲必须和智慧配合起来,否则,虽存好心却可能做了坏事,出钱出力的结果造成别人的困苦,反过来怨恨
回向的意义是什么?诵经为什么要回向? 一居士:请问妙祥法师,回向的意义是什么?另外刚才那个居士说了,您回答她,说一部经今天诵一点放下了,明天再诵也可以,那么回向是等经全诵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