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对待父母、妻子、丈夫、儿女?《父母恩重经》说父母十恩: 一、怀胎守护恩 六、乳哺养育恩 二、临产受苦恩 七、洗濯不净恩 三、生子忘忧恩 八、为造恶业恩 四、咽苦
问: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?答:所谓的感应,即自心对心外各种事物产生的反应。人们看到圣人的画像,寺庙的佛像,阅读佛经,以及在夜梦中所历种种境界,凡有感于心,皆属感应。
达摩祖师偈曰:我本求心心自持 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 心生便是罪生时我本求心不求佛 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 只这心心心是佛 今天讲“入禅之门”,先介绍一下
如何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2018-04-11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心存感恩,是一种可贵的,积极的人生态度,也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前提。孩子是现代家庭的中心,父母要想让孩子成长为有
修行的过程中,不要去找这些感觉、境界。感觉好也好,不好也好;有好的境界也好,有不好的境界也好;有感应也好,没有感应也好,这都无所谓,不重要,重要的是自己按次第学修。
问:在学佛的居士身上,如何辨别护法和附体?居士们常讲自己的“护法”如何如何,这对居士自己和其他修学佛法的人有什么危害?请师父谈谈清净心,如何下手修持?
【学佛需要明白的第一道理】 学佛是为了成佛,人人都能成佛,是因为人人都有佛性。佛相比我们凡夫,佛性不会比我们多。我们凡夫相比已经成佛的佛,佛性不会比佛少。 当然,很多人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