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门品全文网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佛学新闻

佛学新闻

  •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十三回

  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十三回

    第三十三回 拜婆珊婆演底主夜神迦毗罗城,是佛的诞生地,很多佛都在那里诞生。所以那里日夜有善神守护。虽然人们行善,但是人总是苦,有忧悲苦恼,还是需要善神的守护。  婆珊婆

    阅读全文>>2019-10-23
  • 善良的回报

    善良的回报

    善良的回报  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  当你发现一花一草都在对你微笑  当你发现每件事都充满顺缘  当你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喜欢你  这就是善良的回报  原标题:顿珠法师:

    阅读全文>>2019-10-23
  • 善生长者的少年的生活

    善生长者的少年的生活

    五戒是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。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,二不偷盗,三不邪淫,四不妄语,五不饮酒。这五戒,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,不论出家在家皆须遵守。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

    阅读全文>>2019-10-23
  • 四禅八定

    四禅八定

    佛教很注重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。任何人若想修行,首先必须持戒。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,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。持了戒后要修定,因为平时我们的心很散乱。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,

    阅读全文>>2019-10-23
  •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涵义

   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涵义

   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涵义阿莲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,分别为观世音菩萨、地藏王菩萨、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。这四大菩萨随身分别带着不同的法物,这些不同的法物分别代表着

    阅读全文>>2019-10-23
  • 善解人意也是慈悲

    善解人意也是慈悲

    善解人意也是慈悲  善解人意也是慈悲 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,这个就是慈悲。  禅语  人不能不了解自己,也不能对别人一无所知;做人认识自己很重要,了解别人更重要

    阅读全文>>2019-10-23
  • 嗔心的果报

    嗔心的果报

    优波笈多法师在讲法时经常对弟子说:「比丘要时常思考道义,精进修行,不能懈怠,就能得到须陀洹果。」比丘疑惑的问:「为什么他已经得到须陀洹果,却还要受这样的苦呢?」  优波

    阅读全文>>2019-10-23
  • 四种清净明诲--想断淫欲或减

    四种清净明诲--想断淫欲或减

    四种清净明诲--想断淫欲或减轻淫欲的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 曾经有位高僧讲每日无事时常常读诵《四种清净明诲》,可以祛除男女色欲,如果能够背下更好,百日之后,不但可以

    阅读全文>>2019-10-23
  • 首页
  • 上一页
  • 722
  • 723
  • 724
  • 725
  • 726
  • 727
  • 728
  • 729
  • 730
  • 731
  • 732
  • 下一页
  • 尾页
  • 共 1000 页 8000 条
  •  页 GO
推荐阅读
热点关注
最新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