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家骅(1862—1933),字梅荪,晚号贞士,江宁人。他分别于清末光绪1898年、1903年两为进士,尤其是1903年为经济类进士,此后他一直官运亨通,任过翰林编修、山东东昌府知府,官至三品大员;民国时期,又曾担任西南地区法院院长。还担任过南京商会会长。在山东东昌府知府任上,成功引种美国棉花,推动了当地纺织业的发展。民国十一年(1922年),与其老师冯梦华提倡开南京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,对慈善事业,不惜精神,极力提倡。如立慈幼院,每年施粥等。
魏家骅初学佛的时候,有幸得到印光大师的指点。民国十年(1921年)阴历八月十二,印光大师到南京看望朋友刘圆照居士,魏梅荪也来拜见,他顶礼印光大师后,说出自己的苦恼,:“师父啊,我相信佛法,也愿意念佛,也看过师父的文钞,但是就是吃不来素,一顿没肉吃饭就没有滋味。”大师严肃地回答说:“你这是富贵人贪图口福的习气重,你真想吃素的话,就请熟读《印光法师文钞》中的《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》,要反复地读,熟读之后,你就自然不想吃肉了。”
魏家骅居士按照印光大师的开示,回去之后,就恭敬地拜读《南浔极乐寺放生池疏》,每天读几遍,并努力克制想吃肉的念头。让我们像魏梅荪居士一样,恭敬拜读《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》:
“戒杀放生之事,浅而易见;戒杀放生之理,深而难明。若不明其理,纵能行其事,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,其福田利益,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。倘遇不知者阻诽,遂可被彼所转,而一腔善心,随即消灭者有之,以故不避繁词,用申其义。俾物类同沐慈恩,人伦各培福祉。以恳到之深仁,灭自他之杀报,同臻寿域,共乐天年。尚祈以此功德,回向西方,则永出轮回,高超三界,为弥陀之弟子,作海众之良朋矣。阅者幸注意焉!
原夫水陆众生一念心性,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,但以宿恶业力,障蔽妙明,不能显现,沦于异类。遂致知识陋劣,除求食避死之外,了无所知。譬如大宝铜镜,经劫蒙尘,不唯毫无光明,即彼铜体,亦不显现,直同废物。忽遇智人,知是宝镜,具有照天照地无边光明。遂日事磨砻,初则略露镜体,次则渐发光明。及乎磨之至极,则照天照地之光,全体显现。无智之人,方始贵重,视为至宝。
须知此光,镜本自具,非从磨得。虽复自具,倘无磨砻之缘,从劫至劫,亦无发光之日。一切人天六道众生心性,悉皆如是。由无始来,惑业障蔽,不能显发本具妙明,迷背真性,造生死业。大觉世尊,知诸众生一念心性,与佛同俦。因兹种种方便,随机说法,普令修习戒定慧道,以期断惑业而复本有,圆福慧以证法身。
又令世人发慈悲心,戒杀放生。良以我与一切众生,皆在轮回之中。从无始来展转相生,展转相杀。彼固各各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,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。彼固频频由恶业力,或于人中,或于异类,受我杀戮。我亦频频由恶业力,或于人中,或于异类,受彼杀戮。久经长劫,相生相杀,了无底止。凡夫不知,如来洞见。不思则已,思之则不胜惭愧悲悯矣。我今幸承宿世福善,生于人道,固宜解怨释结,戒杀放生,令彼一切有生命者,各得其所。又为念佛回向净土,令得度脱。纵彼业重,未能即生,我当仗此慈善功德,决祈临终往生西方。既往生已,即得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永出轮回,渐证佛果矣。
且爱物放生,古圣先贤皆行此事,故书有鸟兽鱼鳖咸若之文,而文王泽及枯骨,况有知觉之物哉!至于简子放鸠,子产畜鱼,随侯济蛇,杨宝救雀,此固圣贤一视同仁之心,尚不知其蠢动含灵,皆具佛性,展转升沉,互为怨亲,及将来决定成佛等义。
迨至大教东来,三世因果,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,大明于世。凡大圣大贤,无不以戒杀放生,为挽杀劫以培福果,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。古云:欲知世上刀兵劫,须听屠门半夜声。又云:欲得世间无兵劫,除非众生不食肉。是知戒杀放生,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。故陈智者大师,买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余所,亘四百余里为放生池。请敕立碑,禁止渔捕。有偷捕者,动辄得祸。直至唐贞观中,犹然如是。唐肃宗乾元二年,诏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,敕颜真卿撰碑文,并书丹。有云:我皇举天下以为池,罄域中而蒙福,承陀罗尼加持之力,竭烦恼海生死之津。揆之前古,曾何仿佛。宋真宗天禧元年,诏天下立放生池,而杭州西湖,亦宋之放生池也。明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、长寿二处,其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,迄今三百余年以来,景仰高风,慈济物类之缁素通人,何可胜数?
或曰:鳏寡孤独,贫穷患难,所在皆有,何不周济,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,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?答曰: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。夫人物虽异,佛性原同。彼以恶业沦于异类,我以善业幸得人身。若不加悯恤,恣情食啖。一旦我福或尽,彼罪或毕,难免从头偿还,充彼口腹。须知刀兵大劫,皆宿世之杀业所感,若无杀业,纵身遇贼寇,当起善心,不加诛戮。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,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。是知护生原属护自,戒杀可免天杀、鬼神杀、盗贼杀、未来怨怨相报杀。
鳏寡孤独,贫穷患难,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。岂戒杀放生之人,绝不作此项功德乎?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,尚未至于死地。物则不行救赎,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。
又曰:物类无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