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卷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八背舍者:内有色,外亦观色,是初背舍;内无色,外观色,是第二背舍;净背舍,身作证,第三背舍;四无色定,及灭受想定,是五合为八背舍
第六十九卷 大智度论释两不和合品第四十七之下(经作两不和合过品)【经】“复次,须菩提,说法者有信有善,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,乃至正忆念;听法者无信,破戒恶行,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,乃至
第九十三卷 大智度论释净佛国土品第八十二之下【经】“复次,须菩提,菩萨取色相、受想行识相、眼相、耳鼻舌身意相、色声香味触法相、男相、女相、欲界相、色界相、无色界相、善法相、
第四十九卷 大智度论释发趣品第二十【经】佛告须菩提:“汝问云何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,若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,从一地至一地,是名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。”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,云何菩
第三十五卷 大智度论释奉钵品第二【经】佛告舍利弗:“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,能作是功德,是时四天王皆大欢喜,意念言:;我等当以四钵奉上菩萨,如前天王奉先佛钵。”【论】问曰:前品说
第二十六卷 大智度论 释初品中十八不共法 十八不共法:一者、诸佛身无失,二者、口无失,三者、念无失,四者、无异想,五者、无不定心,六者、无不知已舍,七者、欲无减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