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八卷 大智度论释萨陀波仑品第八十八之下【经】“是时,十方诸佛安慰萨陀波仑菩萨言:;善哉!善哉!善男子,我等本行菩萨道时,求般若波罗蜜,得是诸三昧,亦如汝今所得。我等得是诸三昧
第三十六卷 摄大乘论释分别章第三之一论曰。若唯识似尘显现。依止说名依他性。云何成依他何因缘说名依他。释曰。离尘唯有识。此识能生变异。显现似尘。如此体相及功能。乱识说名依
瑜伽师地论 第三十一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二 云何勤修缘起观者。寻思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。谓依缘性缘起增上正法听闻受持增上力故。能正了知如是如是诸法生故彼
瑜伽师地论 第二十五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四 云何名善友性。谓八因缘故。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。何等为八。谓如有一安住禁戒。具足多闻。能有所证。性多
瑜伽师地论 第二十卷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 已说思所成地。云何修所成地。谓略由四处。当知普摄修所成地。何等四处。一者修处所。二者修因缘。三者修瑜伽。四者修果。如是四处
第十五卷 摄大乘论释所知相分第三之二论曰。复次云何得知。如依他起自性。遍计所执自性显现而非称体。由名前觉无称体相违故。由名有众多多体相违故。由名不决定杂体相违故。此中有
第十二卷 大乘庄严经论功德品第二十二释曰。已说菩萨诸觉分。次说菩萨诸功德。偈曰。舍身及胜位忍下亦长勤不味不分别六行说希有释曰。此偈显示行希有。檀行者。若能施自身命。则为
友情链接: